浅海义治的社区设计美国经验在日本的本土化

城市更新考察:9月22日-24日西安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日本社区工作者浅海义治在20世纪80年代赴美取经学习社区设计,回到日本东京参与创立世田谷社区设计中心,其经历在日后对我国社区设计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以浅海义治的个人经历为研究对象,详细论述他从美国带来社区设计经验及在东京进行的本土化实践,并阐述其实践工作影响日本协作式社区设计的路径。

关键词:流动、美国、协作式社区设计、社区设计发展、日本

引言

在全球人士、知识、信息、经验跨越城市流动愈发频繁与紧密的今天,社区设计视野不能局限于单个地区,各城市的市民参与的行动不应被视为孤立的、相悖的或毫无关联的活动[],也不应只聚焦于某个具体的城市和社区的营造过程。自20世纪60年代美国出现社会危机、规划学界反思自上而下主导规划的弊端、呼吁社区参与开始,环太平洋地区各城市由发展(development)向后发展(post-development)时期转变[2],不少环太平洋城市出现政府权力下放、社区得到赋权的现象,市民拥有更多参与的机会并逐渐成为正式规划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环境设计学院是当时美国“最具代表性反思规划设计的单位”[3],集结了一大批批判理性规划及进行社会实验的师生。全球化的作用、国家/地区间的政治经济关系(如美日在二战后的同盟关系)、社区参与的兴起等原因促进了留学生的跨环太平洋流动,这批美国的留学生回到亚洲各城市(如东京、中国台北、中国香港等)任教或工作,也将美国先进的社区设计经验带回亚洲,其中就包括日本著名社区工作者浅海义治。

浅海先生曾于年至年在美国学习社区设计,90年代参与环太平洋地区社区设计交流网络构建。他是东京世田谷社区营造中心的主要合作创立者之一,并在这里实践了25年(99—年);据原东京大学教授西村幸夫的评价,世田谷营造中心与基金项目[4]“在日本相当成功、有影响力,是相当具有组织规模的社区设计案”[5]。浅海具备超过30年日本在地社区营造经验,服务过政府、社区营造中心支援组织、民间顾问公司等机构,其回到日本后的实践经验,由国内社区方向学者、大鱼营造(上海非政府组织)和成都麓湖社区论坛作为媒介继续由东京向上海、成都等城市传播[6],在日后也对我国社区设计产生深远影响。所以浅海义治既是日本社区设计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人物,也是环太平洋社区设计知识流动的重要载体,对他的个人经历研究有助于理解日本协作式社区设计的发展脉络。

本文以他的个人经历为研究对象,以他的社区实践中内向(日本内在的社区发展趋势)与外向(从美国带回的知识)之间的互动过程为例,回到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厘清他在美国和日本之间的跨洋流动是如何影响日本社区设计发展的。

2

浅海义治赴美学习前后日本社区发展的内在脉络

日本的民主思想很大程度上来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末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政府公共财政的持续恶化,政府无力处理所有社会问题,推行向下赋权的行政改革策略。[7]都市的快速扩张导致社区的“归属意识和连带意识”出现稀薄化特征。[8]

20世纪70年代,“社区营造”(Machizukuri)这一概念被先进的专业人士和创新的地方政府引用,来促进市民参与地方规划。[9]

年,在日本一些地方颁布的政府主导的《社区建设条例》(),该法令将更多公民的提议内容引入了社区创建流程;然而当时行政主导下的社区营造模式中,居民以客人身份参与社区营造,社区与住民之间的联系依然缺乏。[0]80年代,日本社区营造概念逐渐开始从只有空间环境的规划走向对人在环境中的互动元素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5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