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www.guanxxg.com/news/roll/1563797.html英特尔其实过去一直都想做手机或者移动装置相关的市场,但英特尔的处理器最大的缺点就是非常耗电,也就是对散热的要求高,所以对风扇的需求是需要的。可是我们的手机或者手持式的设备装置里面没有办法用风扇,所以这就造成英特尔的处理器一直没有办法打进手机跟移动装置的市场。那么处理器其实耗电量非常重要,英特尔之前,大概在20年前,也曾经想推这种低耗电量的处理器,它那个时候称为STRONGARM,但是后来这个计划没有成功,所以一直以来,英特尔在移动装置就慢慢努力,但是就没有看到成果。那么这次要收购这家SiFive公司,它是RISC-V处理器的设计公司,那么很明显英特尔就是要进军移动市场。SiFive这家公司是在年成立的,它是以RISC-V为架构的无晶圆厂半导体设计新创公司,那RISC-V是什么呢?我们就简单来介绍一下。这个RISC-V它事实上指的是一种处理器的架构。那什么叫处理器的架构?那么处理器认得的指令,简单的说,你要让处理器工作,你就要下这个硬件的指令给它,而且这种硬件的指令是设计好处理器之后就固定了,它就不能改的,那么这个处理器认得的所有的硬件指令我们把它称为指令集。处理器依照不同的指令集特性,主要分成两种,一种叫做复杂指令集处理器,这个我们称为CISC,它指的就是指令非常复杂,指令比较长,适合复杂的运算,比如英特尔和AMD的处理器就是属于这一类。所以,英特尔长期以来都是专门做这个CISC的公司;那么第二类就称为精简指令集处理器,这个就叫RISC。RISC基本上就是指令比较短,指令比较少,那么相关的这个耗电量就比较低,所以这个ARM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一家。那另外一家叫MIPS,谈到MIPS就让人想起许多年前的SunmicroSPARC、IBMPOWER、HPPA-RISC、DECAlpha跟MIPS的岁月。这个MIPS跟谁谁倒霉,两次换东家。东家就很惨,业内都称之为扫把星。估计大多数人都没听过,因为这家公司20年来越做越小,做到快不见了;那么第三个就是最近红火起来的这个叫RISC-V。这个RISC-V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两位教授在年,他们发表的一个开放源代码的指令集架构,大家记得指令集就是处理器认得的所有硬件指令叫做指令集。那么这个RISC精简指令集处理器之前只有ARM和MIPS这两家,但是ARM其实也已经成立超过20年以上的时间了,所以ARM的指令集也有点旧了,大家想象一下,几年设计的,现在都已经年了,而且处理器指令有一个特性就是要向前兼容,向旧的指令相融,所以你时间只要拖的越长,他的指令一定越来越多。那么RISC-V是年才开始的,换句话说它只有10年的时间,所以他的指令架构一定是挺新的,符合现在的需求。后来这两位教授把这些指令的规格开放给全世界使用,那么这个基金会本来在美国,后来也已经搬到瑞士,永久中立国,所以意味着,只要使用RISC-V的指令集,将来它不会有任何授权的问题,任何人都可以来使用。SiFive这家公司就是专门在画这个处理器设计图的公司,这边我要提醒一下,RISC-V是开放的指令集,但实际上是开放指令集的规格,换句话说,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使用这个指令集的规格,可是你要有本事自己画设计图,如果你没有办法自己画设计图,那怎么办,或者你的人手不够,很简单,你就去找会画设计图的公司去买设计图,所以Sifive就是专门在画设计图,并且是RISC-V设计图的公司。英特尔把它买下来之后就代表英特尔掌握了基于RISC-V画设计图的技术和能力。那为什么收购价格这么高?是因为SIFIVE的技术特别突出吗?事实上目前全世界画RISC-V设计图的公司很多,但是SIFIVE公司最特别,因为他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那两位教授相关成立的公司,换句话说,他们当然在RISC-V的设计上是领先全球。那么第二家也非常有名,就是在台湾的晶心科技,做RISC-V也有一段时间了;再来就是欧洲或者我们大陆也有一些相关的公司。大陆也有好几家,而且我们因为被中美贸易战影响,所以在全力地投入RISC-V的设计。台湾除了晶心科技在做RISC-V,还有其他公司在做吗?目前台湾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跟晶心科技买设计图,但或许还有更小的公司刚成立,目前还不得而知。这个坦白讲并不容易,要弄一家处理器的设计公司,要付出不小的心血。那么另外一种可能就是能不能自己画。也许有一些大型的公司它自己有足够的资源,自己来画这个处理器的设计图,这是有可能的。不过就我所知,就连联发科这样的公司,它实际上是跟晶心科技买设计图。原因很简单,我直接花一点钱就可以买到,我何必费那么大的劲。如何看待台积电要去日本设厂?其实台积电现在的状况,他的制程是领先全球,大概全世界各地都想拉他去设厂,大家看到很多的新闻,之前美国请他去设厂,后来欧洲也请他去设厂,日本很早以前也开口了。日本这一次主要是因为索尼,台积电一直都是索尼的代工厂,主要产品就是索尼的图像传感器,还有一些其他工业或者车用的芯片,日本当然也一直希望晶圆的制造在日本有根据地,不要通通都依赖外界,尤其是台湾。所以日本其实很早以前就有开口了,只是之前台积电只同意在日本设立研究中心,大概主要原因是看上日本的人才。这边我先简单分析一下世界各地,人力资源的特性是不一样的。美国这边着重的是高端人才和创意,大家会发现IC设计相关做得最好的大概都在美国,他们很有创意,软件开发也是在美国;第二是在欧洲,欧洲强在设备和工业,世界上最强的地方;日本是强在材料和化学品,这种先进材料和特种化学品,这是日本强项。所以这次台积电一开始去日本是想设材料研究中心,这非常合理,就是要利用当地的人才。但是日本肯定不会满足于只是设立一个研发中心,仅仅开发一些材料,他肯定希望能够自己掌握晶圆的制造,能够在本土有生产能力。这就是希望台积电能去的原因。当然我觉得台积电肯定会同意,虽然现在还没有正式的发布,但是同意的几率其实非常高。有的新闻报道是独资,有的新闻报道是合资。我个人认为合资机会比较大,因为台积电没有必要跑去日本独资一家公司,让当地的企业一起来投资建厂,这还是比较合理的方法。有消息说一开始是要设立研究中心,后来又说要设先进封装,到现在又说要设晶圆厂,这是什么考虑?讲白了这就是要一条龙下来,从IC设计,到制造,到封装,甚至连测试都可以在日本当地完成。否则芯片的设计、制造、封装和测试整个流程,只要少掉其中一个环节,意味着未来你生产完之后还得运到别的地方进行生产和处理,这样基本只能做一半。所以本来说要设先进材料和封装的研究中心,意思就是晶圆要在台湾制造,制造完之后还要送去日本封装和测试,本来是这么设计的。那现在的状况就是希望连晶圆厂都过去,那这样就可以在日本当地一条龙地制造完成。这意味着这次除了晶圆厂,还会设先进封装厂了。这个可能性非常高。这样看起来,台积电是不是整个被拔走了?没错,不只是日本,还有欧洲,还有美国。所以这边有个观点要澄清一下,大家说美国要求台积电要去设厂,而且整个产业链上中下都要一起过去,欧洲和日本也是提同样的要求,那如果台积电真的过去了,所有的环节都在当地,那还有台湾什么事?台湾的台积电怎么办?这点,其实可以这么来看。台积电是肯定会去的,美国工厂已经在动工了,欧洲还不确定,日本也还不确定,但是欧洲和日本的研究中心已经确定了。但是如果真的连工厂都确定了,整个技术是不是就都流出去了?很多台湾人其实对此有所担心。但实际上台积电会利用这次的机会,转型成为跨国公司,吸引各国人才,到世界各地去设厂,包括先进封装,对于台积电保持领先技术是有非常正面的帮助。如果在世界各地设厂了,是不是很多订单就不会去台湾了?虽然有这样的可能,但是绝对不可能所有的都在当地做,因为各地的成本不一样,美日欧的成本摆在那里,在当地做制造,成本非常高,价格一定高,台湾的人力成本是有优势的。厂商也会考虑说,在美日欧下单贵,在台湾下单便宜,这点还是挺重要的。选哪一个,那最终就看是什么产品,如果是国防用的,工业用的,高端的产品,毛利很高,用当地代工厂是有可能,但是如果是大众消费品,消费电子产品,这个还是占据大多数,这一类的芯片还是要送到台湾,成本才会比较低。台积电这次去全世界设厂,表面看起来是会影响在台湾的台积电,感觉台积电的技术会被拔走。但实际上不是,台积电变成国际化的公司,就像英特尔一样,利用全世界的人才和资源,可以让技术持续的领先。高毛利的产品可以在当地做,但是大量产品还是要到台湾做。张忠谋之前讲过一句话,他说英特尔不是竞争对手,他一直说三星是可敬的对手,他为什么这么说?原因很简单,因为英特尔在美国盖晶圆厂,不管你怎么做,他竞争力不可能比台积电强。产品的竞争力不只是要考虑品质,还得考虑价格。相反,三星在韩国,他的竞争力跟台积电是可以一较高下的,人力成本两边差不多,劳动力成本类似。虽然晶圆厂的自动化程度很高,但还是需要不少高端人才,还是需要很多工程师,那些设备会坏啊,坏掉了怎么办,制程相关的人才绝对还是需要的,所以三星和台积电才是重要的竞争对手。好,这一期我们就讲到这里,下一期我们来说说什么是超级电容,来看看超级电容的原理和趋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8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