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海量的文献信息我们往往会感觉无从下手,更不用提阅读外国文献了。但是阅读外国文献对于把握最新科研动态,扩充自己的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阅读外文文献的经验。
一、如何有针对地查找文献?
现在各大学图书馆里的数据库都比较全,即使不全也可以通过网络上多种手段获取文献了。所以说文献的获取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查什么样的文献?
1.本领域核心期刊的文献
不同的研究方向有不同的核心期刊,这里也不能一概唯IF论了。当然,首先你要了解所研究的核心期刊有哪些,这个就要靠学长、老板或者网上战友的互相帮助了。
2.本领域牛人或主要课题组的文献
每个领域内都有几个领军人物,他们所从事的方向往往代表目前的发展主流。因此,阅读这些组里的文献就可以把握目前的研究重点。怎么知道谁是“领军人物”呢?
这里提供两个小方法:
在ISI里检索本领域的文献,利用refine功能找出论文数量较多的作者或课题组;
另一个方法,先要了解本领域有哪些比较规模大型的国际会议,登陆会议主办方的网站一般都能看到关于会议的invitedspeaker的名字,作为邀请报告的报告人一般就是了。
3.高引用次数的文章
一般来说高引用次数(如果不是靠自引堆上去的话)文章都是比较经典的文章。多读这样的文章,体会作者对文章结构的把握和图表分析的处理,相信可以从中领悟很多东西。
知道了查什么样的文献后,那么具体怎么去查文献?
通过关键词、主题词检索:关键词、主题词一定要选好,这样,才能保证你所要的内容的全面。因为,换个主题词,可以有新的内容出现。
通过检索某个学者:查SCI,知道了某个在这个领域有建树的学者,找他近期发表的文章。
通过参考综述检索:如果有与自己课题相关或有切入点的综述,可以根据相应的参考文献找到那些原始的研究论文。
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刊物的影响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数能反映文章的参考价值。但要注意引用这篇文章的其它文章是如何评价这篇文章的。
二、如何对下载的文献进行分类整理?
关于文献的整理,很多时候大家下文献都是很盲目的,抱着一种先下来再说的心态。往往下载来的文献不少,但只是空占着磁盘空间。不经过整理归类的文献就不是自己的文献,那根据什么来分类呢?
对于拥有大量未读文献的这里有个简单方法,只关心三点:
文章前言的最后一部分(一般这部分给出作者为什么要进行这项工作,依据和方法)
文章的图表(提出采用的表征方法)
结论(是否实现了既定目标以及是否需要改进)
当然,对所有的未读文献全部精读相信工作量也不小,尽可能用50字左右来归纳文章(包括文章的目的+表征手段+主要结论)。
当你按照这个方法归纳整理几十篇文献后,自然会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而后再根据你的笔记将文献分类整理,当你在写论文需要解释引用时再回头精读,我觉得这样会提高效率不少。
在归类时,重要文献可以根据重要程度在文件名前加,,编号,然后按名称排列图标,最重要的文献就排在最前了,而且重要文献要注意追踪。
当然分类的标准还有其他,例如根据中文英文、综述或研究论文等。
三、如何阅读科技文献
明确文献阅读的目的
读文献有不同的读法,但最重要的是自己总结概括这篇文献到底说了什么,否则就是白读。文献整理分类的时候实际就已经概括了各文献,下面介绍的是几种不同目的的文献读法。
目的1.回顾重要内容的读法——takehomemessage
每次读完文献(不管是精读还是泛读),合上文献后,想想看,文章最重要的take-homemessage是什么,如果不知道,就从abstract,conclusion里找,并且最好从discuss里确认一下。这样一来,一篇文章就过关了。takehomemessage其实都不会很多,基本上是一些concepts,如果你发现你需要记得很多,那往往是没有抓到重点。
目的2.扩充知识面的读法——introduction
重点读introduction,看人家提出的问题,以及目前的进展。类似的文章(Reference中),每天读一两篇,一个月内就基本上对这个领域的某个方向有个大概的了解。当然,读好的review也行,但这样容易使人变得懒惰。
目的3.写文章的读法——discussion
读文章的时候,尤其是看discussion的时候,觉到好的英文句型,最好有意识的记一下,看一下作者是谁,哪篇文章,哪个期刊,这样以后“照猫画虎”写的时候,效率高些。比自己在那里半天琢磨出一个句子强的多。当然,读的多,写的多,你需要记得句型就越少。其实很简单,有意识的去总结和记亿,就不容易忘记。
根据文献的类型来确定阅读顺序
对于一个以前没有接触的陌生领域看文献的方式是先看中文综述,然后是中文博士论文,而后是英文综述,最后是英文期刊文献。
先读综述,可以更好地认识课题,知道已经做出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自己要做什么。对于国内文献一般批评的声音很多。但它是你迅速了解你的研究领域的入口,在此之后,你再看外文文献会比一开始直接看外文文献理解的快得多。
而国外的综述多为本学科的资深人士撰写,涉及范围广,可以让人事半功倍。通过中文综述,你可以首先了解这行的基本名词,基本参量和常用的制备、表征方法。我觉得这点很重要,因为如果直接英文上手的话,一些基本名词如果简单的想当然的翻译,往往会将你引入误区或造成歧义。同时中文综述里要包含了大量的英文参考文献,这就为后续的查找文献打下一个基础。
中文博士论文,特别是最近几年的,其第一章前言或是绪论所包含的信息量往往大于一篇综述的。因为它会更加详细的介绍该领域的背景以及相关理论知识,同时里面往往会提到国内外在本领域做得比较好的几个科研小组的相关研究方向。通过阅读就可以更清楚理清一个脉络。
英文综述,特别是那种invitedpaper或是发表在高IF期刊上的,往往都是本领域的大家写的。对此要精读,要分析其文章的构架,特别要